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 好書推薦

















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人氣蠻不錯的,是本不錯的自然科學﹐剛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看了

好書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

  • 原文作者:Stanley A. Rice
  • 譯者:王惟芬、楊仕音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
    新功能介紹博客來網路書局

  • 出版日期:2011/10/09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看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,內容的每一個細節卻都切合我心意,真的不錯,內容精彩!

自然科學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全書的內容大意

最新與最多的自然科學,博客來每日都有特價商品推薦是網路書店購書最佳選擇!

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,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

商品訊息功能:

宛若科學版的《創世紀》,
如《盲眼鐘錶匠》般迷人,如《深奧的簡潔》般恢弘!
冶地球科學、演化生物學、宗教於一爐,
一本不熟悉地科的人也能捧讀的科普佳作。


且看一位寫詩又寫小說的生物學家,如何揭露地球的真實身世,以及生物演化的繽紛樣貌。

地球如何造就今日的生物多樣性?演化有著什麼樣的驚人力量?
生物共生、性擇與利他行為,為大地之母織起一張綿密而美麗的生命網絡,
她卻又為何顯得淒滄?同是演化產物的人類,挽救得了蓋婭和自身的文明嗎?

這本書是為地球--美麗的蓋婭(Gaia)女神--所寫的傳記。她已經四十六億歲了,在她身上,一部精采絕倫的演化劇始終上演著,劇中的演員一邊演,一邊改變這座舞臺。生物共生(如螞蟻與蚜蟲、你與細菌)、性擇(如雄偉的鹿角、華麗的孔雀羽)與利他行為(如工蜂的自我犧牲、草原犬鼠的哨兵制度)等,是最常見的戲碼,給演化帶來創新的契機,打造出了令人亮眼的生物多樣性。人類得天獨厚,擁有其他物種望塵莫及的兩項能力--宗教信仰與科學理性,成為劇中的關鍵主角,一舉一動深深影響著蓋婭。

如今,生物在備受威脅的環境下掙扎生存。人類社會因著經濟體系的運作,使得原本就逐漸凋零的利他行為更加崩壞瓦解,這對地球帶來的衝擊,絕對不亞於二疊紀的物種大滅絕,以及白堊紀的隕石撞擊。人類造就的溫室效應,極有可能因正回饋作用的發生,導致蓋婭失衡。地球,已不再是個適宜居住的地方。

還好,光合作用的存在,給了我們一線生機;文化基因的傳遞,讓我們能夠形塑道德認知,約束自身的行為。然而,我們對蓋婭的傷害已然難以挽回,蓋婭或許不會以人類滅絕作為報復,但她能否讓人類的文明繼續演遞下去?

本書特色

■不熟悉地球科學也能捧讀!

全觀式地從多個面向講演地球上諸多生物(包含人類)及文化的演化,給讀者既深且廣的認識。

■不同於一般地球科普書!

不採編年方式階段性講述地球的生成,而從生物演化與人類行為的改變中,審視地球繽然紛呈的面貌。

■以生物學家的觀點,觀看地球生命的演化!

作者從生物共生、性擇與互利關係,探討地球生物行為的複雜與交織,及其對地球帶來的深刻影響。

作者簡介

史坦利.萊斯 Stanley A. Rice

(to learn more, log on www.stanleyrice.com/index.htm)美國東南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(Southeaster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)生物科學系教授,撰寫的書籍主題涵括植物、演化與自然環境,作品兼具知性、權威性與易讀性,著作包括Green Planet: How Plants Keep the Earth Alive, The Encyclopedia of Evolution(本書榮獲國際學校圖書館員協會榮譽選書〔Society of School Librarians International Honor Book〕),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The Encyclopedia of Biodiversity(即將出版)。

譯者簡介

王惟芬(一至三章)

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,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。曾任職於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、總統府、臺大海洋所。譯著包括《右手、左手:探索不對稱的起源》、《蝴蝶、斑馬與胚胎》、《普魯斯特與烏賊》(以上均為商周出版)等書。

楊仕音(四至九章)

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、動物學研究所碩士,主修病毒遺傳。美國長春藤達特茅斯學院科技管理學碩士。曾獲臺大郭光雄教授研究獎學金以及Roger F. Naill研究獎學金。現於中研院負責生物多樣性網站的翻譯工作,譯有《半顆腦袋就夠了》、《普魯斯特與烏賊》等書。











素描的留白



千面夏娃(第二輯)



文學與社會



文學與社會



地下火-聯合報副刊「靜觀散記」專欄文集



世人只有一隻眼



紅色印象



學海無涯





  • 原文作者:Stanley A. Rice
  • 譯者:王惟芬、楊仕音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1/10/09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





博客來







精妙溝通技巧2:處世篇



世界最簡單的口博客來網路書店才書



別把腦袋放在口袋:動口之前必須先動腦



用舌頭代替拳頭



在關鍵5分鐘讓人說「YES」!



話就是要這樣說:靈活運用說話技巧



做人圓融,做事輕鬆



狗嘴也能吐出象牙


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日軍強徵貓狗 剝皮製軍服

中國時報【黃菁菁╱東京19日電】

日本《每日新聞》報導,二戰時期舊日軍徵召寵物,用貓、狗的毛皮製作防寒軍服等,讓許多愛護動物人士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。

報導指出,今年82歲、家住大阪府八尾市的高島誠代回憶說,她出生後愛貓小玉就一直在身邊,她也認為小玉能一直跟她在一起。

高島在岡山縣讚甘村就讀小學3年級時,村公所來通知,要求家家戶戶必須獻出貓。高島回憶說,當時村公所的人表示,「要將貓皮為守衛在零下40度的阿圖島(美國阿拉斯加州加留申群島被舊日軍占領的島嶼)之日本士兵的大衣內裡,是件對國家有貢獻的事。」

高島當時不願意小玉被殺且做成毛皮,覺得那樣太可憐了,因此一直央求母親把小玉藏起來,但母親說:「若是不聽話憲兵會來」,她於是跑到附近的神社偷偷哭泣,從神社回家時,小玉已被父親帶去交給村公所了。

報導指出,戰時因為物資缺乏,不僅金屬類的生活用品要交出去,連貓狗等寵物也要充公。中日戰爭期間的1940年,日本國內開始討論,為了因應長期戰事,不應將食糧浪費在寵物身上,因此提議撲殺軍犬以外的貓狗,以解決食糧和皮革不足等問題。

1944年日本開始實施獻出貓狗的運動,除了軍犬、獵犬、警犬和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的名犬之外,都必須充公。當局的理由是,狗皮等可製成航空帽、飛行服和防寒用具等,還可消除狂犬病、預防空襲時的犬害、解決食糧問題等。

著有《狗貓不見了》的兒童文學作家井上小道指出,「根據北海道留下的記錄,北海道1944年度共徵收了1萬5千張狗皮和4萬5千張貓皮,但其他地區能確認的資料很少。」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日軍強徵貓狗-剝皮製軍服-215006312.html

















地球:從美麗到滄桑



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
07969F0CFC52F7D6
arrow
arrow

    cvqh2nt43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